社友联合社区-觉悟者联合体

 找回密码
 加入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宗教与中国的无宗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丑牛 发表于 2012-7-14 06: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作者:至中至正
  马克思对于宗教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本人不是完全赞同老马的所有学说,但是这段话我还是很赞成的。马克思说:宗教的苦难是对现实中苦难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现实中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当中的有情,正如它是没有精神的景况中的精神一样。它是人民大众的鸦片。废除作为人们幻想当中幸福的宗教,就是实现他们真正的幸福。要扬弃与这处境相关的幻想,就是要扬弃产生这种幻想的处境。老马的这段论述完全可以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起源之中得到证实。
  关于犹太教的起源
  西元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罗马帝国烧毁,犹太人被赶出犹大地,当时在以色列土地的犹太教学者开始编辑6卷名为米市纳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序列的经书。重要的犹太教经典就是圣经,由托辣、先知书(和圣著三部分构成随后在五世纪中革玛辣做了一些补充,收录了在以色列地和巴比伦时期的注释与讨论,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这二部分内容构成了塔耳慕得,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学习信仰、思想、典章生活规范上的遵行准则。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
  关于基督教起源的历史背景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犹太教教徒们通常都以弥赛亚降临说作为思想武器去反对罗马统治的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罗马征服耶路撒冷以后,犹太教内部由于对罗马统治和人民起义持不同态度而形成撒都该派、法利赛派、艾赛尼派、短刀党(西卡尼派)、奋锐党等不同派别,原始基督教的伊便尼派、拿撒勒派等就与其中的艾赛尼派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派别因反对处于犹太教正统地位的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而被斥为异端,从而最终演变、发展成一种新的独立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基督教产生之初只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犹太教宗派,它的成员以真正的犹太教徒自命。从l世纪中叶起,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犹太人被吸引到基督教的社团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义、组织制度和礼仪等。这样,到2世纪中叶,基督教社团已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初期阶段发展成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具有独立形态的基督教会。
  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直到当罗马对基督教的镇压显然徒劳之后,帝国的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任何以强力消灭基督教的企图都是不现实的;而且要有效地控制帝国,都必须首先维持和基督教会的和平。于是,继311年的《宽容饬令》规定停止迫害基督教之后,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又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宣布承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的合法地位并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罗马统治者开始大力扶植基督教,并逐步使其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之后在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公布法律禁止在任何场所向异教神诋献祭,同时规定基督教为唯一合法的宗教。这一年一般被看作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开始。
  关于伊斯兰教的起源
  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出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他的家族虽然显赫并极受尊敬,但他是个遗腹子,幼小十分清苦,六岁成为孤儿,由亲戚哺养。回教的背景是古代阿拉伯的多神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众神灵。随着年龄增长,他深受阿拉伯宗教中的争吵、拜偶像、不道德和放荡等恶性所困扰。
  12岁时他曾随叔父及骆驼商队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听到许多《圣经》故事,使他眼界大开,智识急增,对宗教与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对阿拉伯宗教的信仰和习惯的怀疑。25岁时他与麦加城的比他年长15岁的富孀卡迪雅(Khadija)结婚。卡迪雅为他生下二男四女。穆氏先后娶十妻二妾,其中七人为寡妇,是在战争中掳来的俘虏。相传在公元610年某夜,当穆罕默德在洞中静修时,天使加百列突然向他显现,要他去传扬造物的真主之名。后来加百列又向他显现多次。穆氏随即将天使的话向信徒复诵。阿拉伯字Al Qar-an,英文作Koran,意即复诵、诵读、传扬之意,中译为“可兰”。所以回教圣书《可兰经》也就是穆罕默德所领受的启示的记录。这些启示使穆氏非常振奋,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开始在麦加城中传扬他的宗教思想。公元622年被定为回教元年。
  关于佛教起源的背景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农业生产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一批城镇小邦兴起(迦毗罗卫国就是当时的一个小邦),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婆罗门随意驱逐甚至残害。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仅被订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义中。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温饱和安定。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这种社会情绪也使作为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五位,便外出寻道。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皖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后来他便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综观世界各大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都是产生于社会矛盾非常复杂,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而又不能得到解脱的情况下。老马关于宗教的解读应该说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的。尤其是要考虑马克思的父亲就是一位犹太教的教士,老马无疑对宗教接受、感染、了解非常深刻,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老马反其道而行之,得出了对于宗教的批判性、否定性的评价。但是老马似乎没有那么幸运的生活在中国,要是他生活在中国的话,看到中国早在3000多年就已经全面进入了世俗社会,那对他来说是多么幸福。

  宗教是世界政治史、战争史、民族史、国家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带来了无数的流血冲突。
  不能不看到,在世界范围来看,宗教构成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国家,宗教就是文化的代名词,没有宗教,就没有文化。正是宗教塑造了这个国家、民族的性格、灵魂、认同感。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宗教的作用,而仅仅把宗教看作是私人领域的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宗教在促进国家、民族形成的同时,也带来的冲突和杀戮。可以说,一部世界宗教史,就是世界战争史和世界冲突史。尤其是一个宗教兴盛时期,宗教总是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和扩张性。宗教的传播,与之相随的往往是国家政权的更迭、民族的灭亡、自我文化意识的消融。而不同宗教势力,或者是宗教内部不同派别的冲突,往往导致大规模战争冲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长达1000多年的冲突。

  基督与伊斯兰的千年冲突,可能是耶稣与穆罕默德这两位先知没有预先知道的。耶稣比穆罕默德早出生570年,关公不会战秦琼,所以我们要相信他哥俩都是好人,他们创立各自宗教不是为了日后发生冲突。他们都锲而不舍地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子民不断增多,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公元3世纪,基督教就成为地中海北面最大宗教,而穆罕默德则在公元6世纪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世界就那么大,蛋糕只有一个,为了多吃一块就必须大打出手。于是在公元1096年,西欧国家的骑士们就组成十字军东征,开始争夺地中海东岸以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最具有斗争精神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功课中专门有“圣战”的内容,在真主安拉的号召下,用《古兰经》伟大思想武装头脑的战士们可以一直战斗到地球毁灭的那天。而基督教也不是吃素的,看看《圣经》就会明白,里面充满了打打杀杀的故事。不论先知如何安排,总之战争是爆发了。由于当时耶路撒冷已经落入伊斯兰教的手中,基督教皇号召十字军夺回圣地耶路撒冷,这个理由让骑士们热血沸腾,个个摩拳擦掌,眼睛放着绿光。战争一开始十字军占据绝对优势,毕竟基督教已经是老江湖了,在西欧根深蒂固、兵强马壮,他们的重骑兵对土耳其与阿拉伯人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到后来,伊斯兰士兵知道了十字军的弱点,那就是成分复杂,来自不同国家,装备不统一,协同性差;同时骑士精神让他们不屑于使用弓箭,结果就遭到了阿拉伯人弓箭的重创。从1096年到1291年的200年间,十字军总共进行8次东征,最后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最大战果就是与伊斯兰教结下了梁子,永世无法解开。
  中世纪之后,这对冤家的冲突仍在继续。16世纪开始,欧洲基督国家开始强盛,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列强开始入侵阿拉伯地区,真主的地盘被逐渐蚕食与鲸吞。十字军的后裔果然了得,做海盗也做得那么成功,延续了祖先的光荣与梦想。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始了民族复兴和解放运动,两种宗教与文明的冲突更加尖锐。
  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地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扩张更加势不可挡,《古兰经》虽然很厚,但终究挡不住敌人的子弹。穆斯林的军队在西方坚舰利炮的进攻面前全无招架,一败涂地,溃不成军。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阿拉伯世界,基督教国家已经没有对手。尤其是那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就像暴发户一样,一口气抢占了全球1/4的土地。它无疑是非常孤独的,纵横天下,只求一败,然而真主安拉没有满足它的要求。高手的最高境界,便是孤独。到19世纪末,阿拉伯世界大部分的地区都变成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近代,基督教文明体系下的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分离,“上帝的事归上帝管,恺撒的事归恺撒管”,经历工业革命、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主流,而伊斯兰教由于高度的一元性、排他性,缺乏包容和开放精神,拒绝了与时俱进的机会,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战之后,很多阿拉伯国家获得独立,但新的冲突也由此拉开序幕。公元1948年,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旧约》中上帝赐予的迦南福地重新建立以色列国。以色列从建立那天开始,就算饱受周边阿拉伯兄弟的白眼加拳头,这里成为基督教文明体系与伊斯兰教文明体系两大阵营对立的焦点,一个活脱脱的火山口,犹太人虽然有了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能安放下一张可睡得踏实的床。以法、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支持以色列,而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则联合行动,不断出击。后来,以色列的伟大领袖、战争狂人兼和平天使拉宾,指挥以色列军队进行了著名的“六日战争”,打败了周边所有的伊斯兰敌人,将领土扩大了3倍,从此奠定了中东冲突的基本格局。直到今天,巴以双方仍旧冲突不断,上帝和安拉各自指挥自己的子民多生孩子多造炸弹,大大加速了百姓从人间至天堂的移民过程。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中东地区战火总是那么旺盛。
  当代的基督教已经高度世俗化,严格的清规戒律都逐渐式微,基督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基本价值观,但并不控制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西方国家走上了自由民主的现代国家模式,不再以宗教的名义进行政治、军事与经济活动。而此时,他们老冤家,那些伊斯兰国家仍旧顶着真主赐予的花岗岩脑袋,死死守住1000多年的信条,拒绝进步,拒绝宽容,拒绝开放,对西方国家采取敌对态度。

  中国历史从未发生宗教战争或者大规模的宗教冲突
  与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不同的是,中国历史由于自周朝以来就已经进入了世俗社会,所以从未有什么宗教战争、宗教冲突。中国有宦官当权、外戚干政、军阀割据、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由此也会发生王朝衰微、农民起义、政权更迭。但是每次都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重新进入新的太平盛世。当然,中国也会出现宗教,甚至出现以宗教名义发动的农民起义,比如什么黄巾军、红巾军、白莲教等。但是这些宗教一般都是在王朝比较脆弱的时候出现,往往用于夺取政权,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成功,夺取胜利果实的领导人也会将这些宗教弃之不用,重新采用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走世俗化道路,宗教绝无成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可能。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宗教战争是个奇怪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因为我们根本不曾想到还有这个玩意。为了两个不同的思想观点,大打出手,甚至血流成河,有必要吗?何不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和平共处,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怎样评价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彻底的世俗化国家,并且这种世俗化从3000多年就一直有效的保持?而其他国家则基本上都信仰这种或者那种宗教?
  个人得出的结论让人热血涌上心头:世俗化是中国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势之一。说明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国是强者之中的强者,中国是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抛弃了宗教,而选择是世俗化的道路。一是说明中国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探索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社会运行规律,明白社会、自然的发展虽然神秘、虽然复杂,但是总是有规律可循,人民可以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为人民谋福利。二是说明中国人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选择了世俗化,抛弃了宗教的指导,说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达到了高度的自觉,我们从不把希望寄托在上帝或者其他神秘的不可测的事物上面,而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中国人自己身上。我们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敢于创造全新的生活,敢于开创前所未有的伟业,敢于承受一切艰难困苦。三是说明中国人一直牢牢的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真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宗教是弱者的叹息一样,世俗化是强者的反映。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无论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洪水,或是遇到空前强大的匈奴、突厥等游牧部落,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打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脉相承的流传至今的文化体系。世俗化是中国强大、清醒、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同时又在强大、清醒、自强不息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屡战屡败,遭受了空前的挫折和耻辱。西方列强在凭借坚船利炮打败中国的同时,派出传教士进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不能简单的说这些传教士都承担直接的军事、政治活动,但是也是西方向中国推销西方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甚至比直接的军事占领更甚。应该说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有大批的人加入了信仰基督教的行列,其中包括孙中山、蒋介石等中国近代的领军人物。但是总体上讲,中国依然属于世俗社会,中国还没有走向宗教化道路。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还是极其强大的。
-

本文由'天涯热帖网'整理,地址:http://www.tianya200.com/129727_8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u.sseuu.com ( 粤ICP备12005776号-5

GMT+8, 2025-5-2 06:11 , Processed in 0.10581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