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友联合社区-觉悟者联合体

 找回密码
 加入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越与回归 毛泽东的心路历程》摘录二 民本不等于民主 子民不等于公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丑牛 发表于 2012-10-25 15: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侠之大者的博客
关怀——拯救”的价值情怀,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人生历程,是毛泽东文化心路历程中最具有恒定性的精神要素之一,而且,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不再是昔日君子对小人那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同情,而是完全同受压迫的人民大众站在了一起,同他们结成同呼吸共患难的一体关系,这就使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关怀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60年代,毛泽东逐步认定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认为他们高高在上,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使刚刚从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翻身作了主人的人民大众重新沦为官僚老爷的臣民。为此,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对人民群众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实在难以忍受他亲手缔造的新中国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拯救”的冲动又一次猛烈地撞击胸膛。
——————评:这恐怕是文革的主要原因,而绝不仅是什么权利斗争,专制主义。
儒家传统的“拯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对毛泽东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这里既有感人至深的关怀民众疾苦的价值情怀,有自觉地充当社会良知,为此而不惜付出任何高昂代价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又要“替天行道”、“为民请命”的拯救意识所谓隐含着的某种“替民作主”的思想局限。 (评:英雄不需替天行道,只需替人开道。圣贤不用替民作主,只要助民作主。)
民本主义的政治主体并不是人民,而是王权。由于“道”无法落实在现实的政治制度架构之中,形成同“势”的抗衡,儒家圣贤一再宣扬的“重民”、“惠民”、“养民”的民本之说,被纳入王朝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已蜕变成为一种“驭民”、“牧民”之道。它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维护王权秩序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对政治现实的批判与反抗。
“民”的地位,充其量依然不过是做“子民”。传统民本思想始终不过是一种主观精神上的价值理想,它没有,也不可能落实为现实的政治制度规范。
虽然毛在五四前后由传统平民主义转向近代民主主义,但并没有因此而简单地抛弃民本主义的思想传统,甚至也没有来得及从思想理论上对民本主义的历史局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古代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实际上构成了毛泽东理解和阐释现代民主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由民本主义直接而迅速地转入民主主义,又容易使他们从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似曾相识的亲和感中,丧失对民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警觉,甚至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沿用民本主义的运作思路,去完成民主政治的课题。
毛泽东有关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信念达到了异乎寻常的执著境地。一往情深的执著精神去努力实践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毛泽东晚年恰恰在政治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极大的失误,给他心目中的“上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尽管其人民民主主义政治哲学,从语言到理论都具有了全新的内容,但他实际上始终都没有完全割断同传统民本思想的精神联系。或者是理论上大谈人民民主,实践中又不知不觉地尝试以民本政治的运作方式来实现民主的政治目标;或者是在不满意于民主政治的法理程序,以“平民天子”式的政治手段去解决民主政治制度的某些“弊端”;或者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只是把民主当作一种领导作风————从晚年毛泽东政治实践上的一些失误来看,思想意识上存在的某种回归民本主义传统的倾向,实际上正是导致他失误的重要思想根源。
科层制(官僚制)的二律背反。但从毛一生的经历和独特的思想个性出发,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官僚制让人民群众以及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晚年的毛泽东似乎对政治的制度化有一种很深的不信任感,因为正是这种制度化使干部从人民解放事业的工具转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官僚 。
将一切社会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是晚年毛泽东一个显著的思想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显然与中国的德治文化传统及其有关人性的基本理念有着重要的精神联系。他说,一旦人人君子,法律之类的外在约束就都可以废而不用。每当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发现令他难以接受的问题时,他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思想改造工作没有做到家,而很少从制度层面去思考如何逐步消除这些问题。“文化大革命”这种“触及人们思想”的非常运动就成为他心目中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出路。毛的民主思想从政治哲学方面考虑较多,操作层面考虑较少。
心中央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心中央 发表于 2012-10-27 10:48: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u.sseuu.com ( 粤ICP备12005776号-5

GMT+8, 2024-5-6 10:01 , Processed in 0.05999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